top of page

【回顧企劃】19屆|下一個15分鐘

  • 作家相片: nccurtvgradshow
    nccurtvgradshow
  • 2015年5月3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10年,第19屆政大廣電畢展〈下一個15分鐘〉於信義誠品、台中迴響藝文展演空間、高雄倉庫藝術空間坊舉行。當屆除了突破往例來到校外舉辦畢展外,於政大羅馬廣場籌辦草地音樂會、製作主題曲MV《貪玩》於網路上突破萬人點閱次數,許多作品備受矚目。當年畢展的盛況或許我們無緣參與,但我們很榮幸地能邀請到當年畢展總召鍾坤華學長,回顧籌辦〈下一個15分鐘〉的心路歷程。

。籌辦畢展往往需腦力激盪出讓人印象深刻的畢展主題,當年是怎麼發想出此主題〈下一個15分鐘〉的呢?

  我記得那年要對外公佈主題的期限快到了,我們還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主題。後來我去看了Andy Warhol的展覽,想到他的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非常貼切地形容了當時網路崛起,資訊分享,人人都能爆紅,人人都能當傳播者的現象。這跟辦畢展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嗎?藉由我們的作品在生命裏留下難忘的15分鐘。但這15分鐘來的快,去的也快。就像罐頭的保存期限一樣,時間一到,就被淘汰。所以,在15分鐘裏,我們要好好把握,竭盡所能表達自己。

  這個主題有曾經引來一些批評。有人在網路上留言說我們價值觀有偏差,倡導愛慕虛榮,貪圖名利的錯誤觀念,有愧學校教導等等。意思被扭曲,我們也安莫能助,所以沒有理會。

下一個15分鐘

。當年畢業製作班,有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創作,或是籌辦畢展過程,是否有與過去不同的創意、規劃(尤其當年選擇於誠品舉辦,突破往例)

  那年辦畢展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把畢展辦在校外。在達到共識之後,大家就開始很明確地朝這個方向努力,像是尋找更多贊助和資源等。會有這個目標的原因是因為在我們之前的幾屆,畢展都在校內舉辦。我們希望可以擺脫格式,呈獻不一樣的作品,同時提高政大廣電畢展的能見度,教授們非常鼓勵,所以就這麼決定了。

  勘察了很多場地,最終決定辦在信義誠品六樓的藝文空間,首先是因為那個地點交通便利,再者是因為誠品濃厚的藝文氣息,很適合辦畢展。由於這是政大廣電系第一次在誠品舉辦畢展,沒有前人範例參考,我們只好自己摸索。

  誠品的空間蠻大的,要怎麼善用,同時控制預算是我們的首要考量。 在佈置方面,大致上跟現在的一些畢展一樣,有放片區,也有各片專區,專陳列擺放各組片子相關的東西。不過,我們那屆的作品相當多元。除了短片,還有劇本呈獻以及攝影展覽。為了更立體地呈現劇本的內容,一段換妻旅行的故事,我們索性把劇本中經常出現的床搬進了展區,讓參觀者邊看劇本,邊體驗身臨其境的感受。

  林稷安的攝影展在當時也成了焦點。所展出的照片挑戰禁忌尺度,以黑白照呈現裸體交纏畫面,還上了新聞。

  除了在誠品展出,第19屆畢展也下到台中和高雄巡迴。

imgapi.nownews.com.jpeg

。當年的指導老師儒修對畢業製作的態度為何?

  基本上他不太約束我們,只會從旁指點,也請很多業界的老師給我們講課,惡補拍片技巧,分享經驗等等,自由空間很大。

  他和王亞維老師一樣,很鼓勵我們使用專業演員,不過那時在廣電系還不是很盛行。我們從《王的影展》開始嘗試聘請專業演員參與演出,到了畢展,與專業演員的合作就更加密切了,好幾部戲都請到了一些線上藝人出演。

【下一個15分鐘】踩街回顧/指導老師的話

。當年的畢業製作為必修課嗎?(現今畢製課從去年改為必修課了)畢展的籌辦總是需要同學之間密切開會,那時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

  畢製課之所以會成為必修課,要從我這屆追溯起。其實我要付一點責任。呵呵!我那年的畢製只是選修,也因為如此,參與畢展的人不是很多。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大家都要身兼多職,加上辦展的經費,即使找到贊助,我們也還是要自掏腰包填補餘額,壓力不小。所以,我一直認為,要辦一個成功的畢展需要集合眾人的力量。因此就向老師們提議讓畢製成為必修課的想法。但,不需要大家都拍片(有些人沒有興趣),策展也可以。讓想拍片的同學專心拍片,不想拍片的同學就幫忙策展的相關事務,大家分工合作。沒想到幾年後,這個想法落實了。請不要怨恨我!哈哈!!!

第19屆政大廣電畢展〈下一個15分鐘〉Teaser

。第19屆畢展的MV《貪玩》讓人印象深刻,想問那時是如何選擇創作團隊,又如何產出這些影像作品的呢?

  《貪玩》除了是畢展主題曲,也是我們即將畢業的心情寫照。當時我們班上有一個很會寫詞和一個很會作曲的同學,我覺得不讓兩大才子合作太沒天理,所以就請他們幫忙寫了這首主題曲。現在聽回這首歌,寫得真貼切。其實還蠻想念那段貪玩的日子。

第19屆政大廣電畢展主題曲《貪玩》MV

。現在的你回頭看當時的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

  當時因為忙於畢展,疏於照顧自己,導致自己消瘦得蠻可憐的。我有點後悔,不應該把自己搞得那麼累。我是畢展總召,自己的畢製組拍了兩部片,其中一部我還是導演。累歸累,現在回頭看,當然是甜多於苦。如果當初沒有堅持,可能我就沒有現在這些回憶了。也不會有一部偶爾拿出來,還會因為自己做到而感到小小驕傲的作品。那段在影音實驗室熬夜爆肝剪片、吃飯、睡覺的日子,很難忘,很瘋狂。那是一種,你出到社會,也許再也找不到的革命情感。

鍾坤華學長執導的《4小時的距離》預告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YouTub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