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企劃】第23屆|Infini∞Gen
- nccurtvgradshow
- 2015年5月6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第23屆政大廣電畢展於去年五月底和六月初於政大舉行。當年的策展組,面對近年畢業製作突然改回必修,修課人數不僅最多、作品也最多元的情況。我們邀請到去年畢展總召彭湘分享當年籌辦畢展時,面對各種困難、挫折,以及用心規劃畢展各種面向的歷程。

。23屆畢展回顧
前幾天剛巧看了一場午夜場電影,夜裡走進戲院,走出來時天已亮,和我一同看電影的二位大學好友,不禁問起上一次和朋友一同不睡覺見到天由黑轉亮是甚麼時候呢? 當導演的同學說著應該是拍片翻班的時候吧,我與另一位也是策展組的好友相視忽然憶起,是我們辦完畢業展的那一天。 我們很荒唐,因為怕一睡就睡過頭來不及去撤展,所以就不睡,大概是大學生(尤其做畢製的人)才會做的一個決定吧。去年畢展第一天我做了這個不睡的決定,到了最後一天也是。(當時除了決定不睡,還會決定不吃,真是瘋了。)
就在這個對話發生的當日,詠雙向我提了要憶畢展的企劃,天啊,現在就來回顧Infini∞Gen很無聊耶,大家真的要看下去嗎?
。籌辦畢展往往需腦力激盪出畢展主題,當年是怎麼發想出此主題的(Infini∞Gen)呢?
最近,政大廣電畢展現任總召還貼給我一篇每一年都有學生用「∞」當畢業展主題的po文,不知道是不是想糗我的意思,但我還是很慶幸去年遇到了這個符號發想主題,而當初就擔心它老套,所以東拼西湊瞎搞才產出了「InfiniGen」。另一方面,策展組其實很難被視為一件創作,起初我希望至少能讓觀眾因為有意思的主題能對策展組產生一點好奇,也期待它都對自己永遠有意義,於是才膽敢不要臉的發明怪字。 不管無限符號是不是始終充斥在各種學生畢展,主題訂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同學們的認同與支持,InfiniGen瞬間幾乎占了我們當年人生的全部,你不選擇愛它最後就會恨它。當時我們班拍畢業照時在操場排成了一個∞,那個時候它是甚麼概念意義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了,我們的那張畢業照被大家選為放大加洗的照片,我因而相信大多人選擇愛InfiniGen,願意在未來看到畢業照就想到自己的畢業展。

。當年畢業製作班,有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創作,或是籌辦畢展過程,是否有與過去不同的創意、規劃?
這個問題會得罪同學不好說之外,真的也很難回答。
我們自己最愛大做文章的是就是敝屆是近年第一個被改回畢業製作必修的可憐蟲,尚且23屆畢展的年代近到我甚至還是可以把23組作品名稱與內容及創作人倒背如流,且大家請自己去InfiniGen官網找你最印象深刻的答案。 至於籌備畢展的過程,作品與創作形式變多與過去不同也變成了一種「必要」。展的規模與規劃跟以前幾乎長得不一樣,也做了一些近年的第一次,像是官網、線上刊物、線上節目手冊、靜態展前展(畢展作品海報展),也是有策展組員另外跳出來辦講座,這些有別以往的新鮮事很大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大家重新認識和從前不太一樣的政大廣電系畢展。策展組員們在負責這些不同的項目中,也都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成就感。 當然也有些狀況是去衝破以往習慣的作法。譬如我很希望要把展版改成海報框,提出改變需要一點勇氣與堅持,還要一點算計,大部分我都不愛霸王硬上弓,但那回我很陰險沒有給同學機會投票,決定了讓大家有問題自行反應。最初我們也在找尋製作廠商時碰壁,索性就威脅找廠商的同學說我都和全班說要做了,我們沒有退路。活動組規劃的展前展,海報框提前派上用場成了很棒的宣傳工具,成果得到不少讚賞,而這件事還多了成就感是我相信我們創造了新的、還不差的參考給下一屆。

。當年的指導老師對於畢業製作的態度為何?
雖然說我們這屆策展組的指導老師名義上是非易,但到最後我認為應當把另外兩位指導其他作品的教授秀玲以及適芳都視為策展組的指導教授,每位教授對畢製的標準肯定是有差異的,對我來說老師的基本態度就是學生們自己要懂得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對於策展組我認為他們更像是在守護我們的角色,像是畢業展全程指導教授也是陪著我們寸步未離開現場,你就會相信現場若有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亂子總有人能幫你檔。 不過策展組狀況可能還是與其他創作同學不同,老師沒有排課程也無要求進度表給我們,起初我們偶爾會覺得老師有點放牛吃草。在一整年修課過程中我慢慢調適,體會到不能去指望老師直接告訴你怎麼做才好,懂得去發問時,自然能得到每位老師不同的幫助。有時也滿好笑的,我曾經同一個問題問三個老師如何好,結果得到了不同的答案,當然一開始很抓狂煩惱會不會選了A的答案就會得罪B,但說不定C就幫你總結了另一個更好的方案。
。當年畢業製作有什麼有趣、印象深刻的事情?
解決出包問題所花的時間,比規劃展出與執行要花的時間多太多了。崩潰的事既然也說不完,那就來提一件我從未提過,我想未來任何的一屆畢展也很難再碰到的歷程吧。 它有點有趣也令人崩潰,就是在去年3/18~4/10這個期間,我需要與些同學溝通「要來上畢製課、要把畢製好好做完」這件事,當下有同學困惑如果有一件事是此刻最重要的,究竟應該是哪一件,有點像是「阿共仔飛彈都打來了,你還站在原地拍電影嗎?」這類的質疑,而我真的有幾度擔心有些人真的要放畢製不管了。 一直不太想把做畢製的過程跟學運拿在一起談,大概是當時都覺得這樣做非常矯情,但我們當下確實受到了影響。那段期間可以忍受原本的計畫停擺,同學的進度落後,也很不忍心催繳任何東西,就連教授每到了星期三還特別傳簡訊半開玩笑地請我叫同學晚上要來上課。 畢業之後我選擇把這個歷程看得有趣點。同學面對最後一年的學生生涯,多少對這麼努力又花很多錢做畢製,不知這對自己未來有甚麼幫助感到質疑,尤其大多科系的大四生積極規劃未來生涯時,我們還在為畢製焦頭爛額。學生運動反而給了我們停下腳步思考的時間,它的發生也有點像是做畢製過程的緩衝,彷彿去了某個地方充飽了電再回來,願意好好面對了。
。第23屆畢展的MV的創作、製作歷程?
《適得其所》是一首我現在都還不時會點開來聽的歌曲,真的太喜歡了。 我們希望讓有興趣的同屆同學有機會發揮,確定誰有這個意願之後,給予他們策展組期待的曲風進行創作。一開始我們就決定不要去做一首大家既定印象的主題曲,不希望輕快也不要陽光勵志,而今一定也不會有人相信我們起初給的reference是張懸的《玫瑰色的你》。收到demo之後我與副召二人更超沒良心的給了作者「堅定用力但要溫柔,可以憂愁但不能絕望」之類的內容讓他做編曲,現在想想真是對創作人感到抱歉,相信他肯定十分困惑。 最後的成品是同屆的黃裕庭包辦詞曲創作及演唱,他很自然寫出了我們這屆畢業生的心境,而不像是一首畢展宣傳曲,這正就是我們所期待的感覺。但歌從寫好到做好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歌名,「適得其所」在最後關頭出現了,一開始總覺得歌名不討喜略感抗拒,但生命中總有些世俗眼光不討喜的選擇,其實才是最適合你的,真的好險沒有發神經要改掉它。
第23屆畢展主題曲《適得其所》MV
。當時的照片還留著嗎?能不能跟我們分享呢? 當時的照片留著一堆,大家還可以翻現在的粉絲團看到很多。
我倒是遺憾,我們一張策展組全員的合照都沒有,不然我真的很想拿出來。我也會感慨到了最後有些人還是成了自己再也不會聯絡的人。 只好分享一張畢展展場最後的遺照。

照片的擁有者在我們畢業後半年才貼了它在臉書,想到不睡的那一夜,為畢業展延燒青春生命的最後一刻。有策展就有撤展,因此始終覺得失落感遠遠大於了解脫感。關於畢展的最後一張照片成了某種減輕失落感的工具。
但是怕大家介意我偏心,提供一張無聊的大合照。

。現在的你回頭看當時的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
有些人升,有些人落,都是適得其所。
Commentaires